点击此处查看最新的网赚项目教程

手机挣钱_兼职挣钱手机_挣钱手机壁纸

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 梁耀华 报道看视频可以拿红包、走路还可以赚钱……如今,不少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沉迷于刷手机完成“赚钱任务”。近日,山西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刷手机赚钱的背后多数是“套路”。

累:从早刷到晚 日赚一元多

今年70岁的张月英,每天早晨一睁眼,就开启了“刷手机赚钱”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张月英已持续了近两年。

2019年7月初,张月英看到有老年人持智能手机刷手机赚钱,不禁有些羡慕。于是,张月英的大女儿把闲置在家的一部智能手机送给了母亲。

在其他老年人的指点下,张月英下载了两款App。就这样,张月英开始了“刷手机赚钱”。看视频赚钱,迅即成为张月英的日常。“除了下午打两三个小时的麻将外,我从醒来到入睡前,每天至少有10个小时刷手机。”张月英说,为了多赚点钱,她交替登录那两款App。

从2019年7月至今,在600多天当中,张月英通过刷手机共计赚取了610多元钱。

殊不知,这样的收益付出了高昂的时间成本。张月英的大女儿算了一笔账:以620天赚取610元计算,她母亲每天平均赚取0.98元,“若以每天刷10小时手机计算,我母亲每小时赚到手的钱还不到1毛钱”。

由于沉迷于刷手机赚钱,张月英的健康已经受到了影响。因为久坐不动,有着多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张月英最近感到腿部酸、麻、痛感加剧。就在几天前,张月英不得不前往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就诊。

难:赚取金币难 提现门槛高

看视频赚钱,走路赚钱,甚至睡觉也能赚钱,不少手机App在大肆宣传这些听起来毫不费劲的赚钱方式,吸引消费者下载安装。

生活晨报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赚钱App”,页面出现“小白赚钱”“蛋蛋赚”“米赚”等多款赚钱App。

下载、安装并登录“米赚”App后,页面弹出“米赚新人现金红包”。记者点击“开”,领取了3元红包。可是,要想提现,记者至少要完成100万大米的任务。按照规则,100万大米可兑换1元钱。记者注意到,每完成一个任务,才能赚取数百至数千不等的大米。

刷手机赚钱,相关App均设置了获得收益的前提条件。张月英说,她使用的两款App,收益至少达到3元才能提现。收益以金币方式体现。1000个金币可兑换0.1元。由于每天赚取的金币少则六七千个,多则一万多个,因此张月英每隔3至5天才可提一次现。

为了获取收益,张月英每天需要签到、看视频或走路,并且要保证手机有充足的电量。张月英说:“如果不按照要求去做,几乎得不到任何收益。”

乱:猜歌名赚钱 强制看广告

今年春节期间,张月英的邻居,已经73岁的牛桂英刷手机时,偶然发现了一款“猜歌名赚钱”的APP软件。喜欢听歌的牛桂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下载了这款软件。

牛桂英刚打开App,账户里就有了20元。她猜歌名比较顺利。每猜对一首歌的歌名,系统都会显示她获得了10到15个金币。游戏规则也是1000个金币可兑换0.1元。

由于App播放的歌曲都是耳熟能详,人们几乎一听就能猜出歌名。因此,牛桂英两三秒钟就能猜对一个。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提现总额上涨,牛桂英心里十分高兴。

猜歌过程中,牛桂英发现一旦歌名猜错,App就会强制播放一段广告,想跳过还跳不了,必须把广告看完。而即使猜对了,每猜对三四首歌,App同样会播放一段广告。

连续玩了一周左右,牛桂英的账户已累积了30多元。可是,她提现时只领取了0.6元。生气的牛桂英想要找客服理论,发现根本找不到客服通道,便将App卸载了。

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城以“猜歌”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跳出了数款类似的App,虽然包装的“马甲”不同,但基本模式都类似:消费者一打开App就显示有新人奖励,一般在20元左右,猜完10首或20首歌曲就能提现0.3元。

然而,一旦金额迅速上升想要提现,App却总告知不满足提现条件,要继续听歌。好不容易达到提现金额标准后,App就会给消费者提出更高的标准,如此周而复始。

险:为吸纳用户 鼓励邀好友

生活晨报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打着“赚钱”噱头的App,都以各种高额奖励鼓励用户发展下线,吸纳更多使用者。例如,某短视频平台明确提出“邀请好友赚43元”,还提到“多邀多得”“面对面邀请多3元”。

另一个短视频平台给出的收益更高,“邀好友必赚100元”“邀请首位好友必得20元”。

这两个短视频平台规定,邀请新朋友成功后,新朋友在平台连续观看数天视频可得金币,而发出邀请的用户可以得到现金奖励。如果新朋友持续看视频,发出邀请的用户可得每天奖励。

宣称走路能赚钱的“趣步”App,称“每邀请一位好友可赚50.0金币”,而503.0金币可兑换1元。

对于这种发展用户的模式,有消费者认为与传销的构成要件类似。

不容忽视的是,没有论是受邀注册,还是主动注册,打着“赚钱”噱头的App都会收集用户的用户名、手机号码、位置信息等个人信息。

管:背后套路多 用户需防范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沦为网络江湖的‘韭菜’。”山西省消费者协会在其发布的消费警示中这样提到。

山西省消费者协会指出,老年消费者接触智能手机相对较晚,对于网上信息难辨真伪,面对“数字鸿沟”往往倍感没有助,而通常又会把钱看得较重,结果很容易被一些噱头诱导或欺骗,落入某些App的圈套。

其实,刷手机赚钱背后多数是“套路”。赚钱类App,经常使用“首次注册奖励多少金币”“登录即可获得金币”等宣传用语。可是,消费者下载了相应App就会发现,所谓的金币并不等同于现金,广告中宣称的高额金币折算成现金,往往只有几角钱且需要累计“赚”到一定金额后才可提现。

有些App不仅是套路重重,甚至会给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便利。部分游戏App显示可以领各种礼包,一旦点击反而会被扣钱,即便消费者和游戏运营商协商一番后,钱款得以退回,但消费者姓名、手机号码、支付宝账号等信息难以避免仍被不法商家利用。

山西省消费者协会提醒,对于刷手机赚钱的App,消费者应该增强防范,多留几个心眼,少些贪图便宜的心理。

遇到各类天降的“好事”,消费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还要自觉抵制金钱诱惑,加强对低俗违法内容的辨识能力。一旦发现平台上有谣言、涉黄等信息,消费者应积极向主管部门举报,避免因贪小利而成为不良信息扩散的帮凶。

山西省消费者协会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尽快完善标准,加强对不法APP的监管,加大曝光和处置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v1876207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