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最新的网赚项目教程
1970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何家村在一次打地基的过程中,意外挖掘出了一批唐代珍宝。这次发现震惊了整个考古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四块总重量达11斤的赤金箔。这些金箔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保存至今,实属难得。
最初发现时,这些金箔被浸泡在陶瓮中的积水里,经过简单的清理后,考古学家用精密仪器测量,得出了11市斤的重量。由于金箔的特殊性,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界和文物保护部门的高度重视。陕西博物馆将这些金箔收纳入库,并对其进行妥善保管。然而,怪异的事情在接下来的数月中接连发生。
1971年1月,考古学家韩伟在编写金银器报告时,再次称量这些金箔,却惊讶地发现其重量减少了2.22市斤,变成了4388克。这一异常情况立刻引起了馆方的高度重视,认为可能有人监守自盗。于是,博物馆立即加强了对金箔的看管,并将此事上报给上级部门。
三个月后,在1971年4月,博物馆对这些金箔进行正式入库登记时,再次称量,却发现其重量再次减少了240克,只剩下了4148克。这一接二连三的重量减少现象,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为此,上级部门派出了专门的调查组,对这起事件进行彻底调查。
调查组首先将目光锁定在与金箔接触最多的考古学家韩伟身上。韩伟参与了整个发掘和研究过程,多次接触到这些金箔。然而,韩伟坚称自己是清白的,他对金箔的重量变化也同样感到困惑。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有人提到这些金箔在展出时曾出现过渗水的情况,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为了弄清真相,调查组特意从西北大学请来了几位物理系和化学系的专家进行实地分析。专家们模拟了金箔刚出土时的情景,将金箔浸泡在水中三天,然后将其取出,甩掉表面的水分后稍加晾干,再次进行称重。令人惊讶的是,此时金箔的重量正好是11市斤。由此,金箔“消失”的秘密终于揭开了——原来这些金箔在最初的称量时含有大量水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分蒸发导致其重量逐渐减少。
这起虚惊一场的事件让博物馆和考古界都松了一口气。金箔的减少并不是人为盗窃,而是自然现象。然而,这一发现也提醒了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处理出土文物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何家村的这批唐代遗宝不仅弥补了考古界对唐朝文物的缺憾,也向世人展示了大唐王朝的繁荣与辉煌。金箔事件虽然让人虚惊一场,但通过这次事件,考古学家们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对于今后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cai84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