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最新的网赚项目教程

如果提起电子厂里的工人,我们脑海里会出现这样的形象:一个工人穿着朴素的工服,熬着夜班,拿着低廉的计件工资。坦诚地讲,这是一件工资低而且辛苦的工作。

但你能想象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水线上的工人曾是一个赚钱而且体面的工作。1990年,一个小县城里的棉纺厂纺织女工每月工资有将近200块钱。如果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玩具厂里的工人每月的工资可能达到1000元,深圳凯达厂的女工加班多的甚至可以拿到1700元。与之对比,当年中国农村平均月可支配收入才区区57块钱,而当年全国有将近四分之三的人口都住在农村里。在那个年代,能进一家正规的工厂工作就已经是跨越阶级了,你能给家里盖个新房子,添置点时髦的衣服,成为村里人人羡慕的人。

三十年前,大家普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低端制造业的血汗工厂,在当年是高科技,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当年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莫过于学点职业技术,然后去厂里打工。而且当年有些厂只要熟练工,如果是学徒进去,厂不仅不给你工资,还让你交钱才能学习。

制造业的知识,在当年是很赚钱的知识。

如果我们把时间再推后一点,在90年代末,出租车司机每个月毛入有上万,就算扣掉油费等各项开支,净到手也有七八千。与之相比,当年北京的房价也不到七八千一平。为什么那个年代出租车司机收入这么高?很简单,打个年代会开车的人没几个,会开车这门技术就代表了高端生产力,他当然有高收入。

开车的知识,在当年也是很值钱的知识。

历史的车轮来到了21世纪,在21世纪的头十年,最炙手可热的知识莫过于英语。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贸公司如雨后春笋一样生长出来,那时候随便发几个邮件就会有订单,那时候一年赚30来万的外贸从业者大有人在,以那时候的房价,攒几年就可以在北上这种超一线城市买房子了。那时候的清北毕业生不喜欢体制内,也不喜欢互联网大厂,他们最想去的,是以保洁、联合利华为代表的外企。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表现了那个年代人们对外企的向往,在那个年代,穿一身笔挺的西装,操一口流利的英语,出入北京上海的写字楼是人人羡慕的生活。

到了本世纪一十年代,随着大基建和房地产时代的到来,和基建相关的知识广受欢迎,土木工程、道桥、建筑学成了学校里分数最高的专业。尤其是一五年涨价去库存以后,房价飞涨,地方政府拿了土地出让金,开始大搞基建,那几年的土木行业,是流着金子的。

比土木的时代稍晚一点是计算机的时代,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再到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计算机的知识一直被社会所需要。不只是大学在增设计算机专业,非正规的计算机培训机构也到处都是。各大互联网平台上流传着阿里早期员工卖掉股票套现一个亿,高管年薪百万的神话。

以上,我们回顾了历史,我们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呢?

第一,值钱的知识必定是实用的知识。我把知识的取向分为三类,学术,实用,政治。有些知识偏向学术研究,比如天文学,不实用,就赚不了钱。有些知识为政治服务,比如思想政治教育,毕业后去体制内,衣食没有忧,但也赚不来大钱。只有实用性强的知识,才能给别人直接创造价值,因此,只有学了实用性强的知识,人才可以通过参与社会的价值交换赚大钱。怎么开车,怎么用英语和外国人讲话,怎么盖房子,怎么写app的代码,这些在历史上值钱过的知识都很实用,都能解决他人和企业遇到的问题,因此都能赚到钱。

第二,没有知识会永远值钱,但任何时代都会有值钱的知识。任何知识都有红利期。知识的红利期对应着行业的红利期。凡是处于红利期的行业,涉及到的知识就是值钱的。工业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会拧螺丝就能赚钱;汽车刚刚普及的时候,会开出租就能赚钱;刚加入WTO的时候,会说英语就能赚钱;互联网的起步阶段,二本就可以加入今天的BAT,成为初创团队的一员。

那为什么后来这些知识越来越不值钱了呢?

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与这些知识相关的行业不再增长,开启存量竞争。在早期的中国,衣服等工业制品都是稀缺资源,都是很贵的。所以老板就赚得多,给打工人的钱也多。但现在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市场上的需求就这么多,已经不再增长。老板都得举着牌子求工人来打工,即使这样老板也赚不到钱,更别提打工人了。低端制造业曾经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现在却正在被淘汰。

与制造业类似,在行业扩张的时代,设计院每天都有接不完的活,甲方现金流充裕,也很慷慨,设计院因此曾经是非常好的单位,建筑学也曾经是很赚钱的专业。但现在随着行业的的萎缩,甲方都没钱了,画图员开始自嘲“熬夜画图还不挣钱”。曾有个姑娘觉得自己在设计院升不上去是因为学历太低,就辞职读了研究生,结果读研出来行业的红利期过了,工资就四五千,关键还累,最后她转行了。并不是能力越强或者学历越高人就能获得越好,因为时代才是最大的导演。她当初最理性的选择不是去读研究生,而是趁着行业的红利期多捞几年钱。

外贸行业也是一样的道理。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遍地都是订单,等到后来外国客户都有了合作对象,新入行的人就得和原来的从业者抢存量客户,最终结果就是价格战。利润越来越薄,钱越来越难赚。

计算机也是一样。以前的计算机行业是阶级跨越的钥匙,早些年清北的人瞧不上计算机行业,都去挤外企,所以进互联网公司的许多是双非二本的学生。后来随着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上市,美元资本纷纷涌入投资,推高了互联网公司的股价。那些早年加入互联网公司的人纷纷套现离场,实现了财富自由。现在虽然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互联网了,但这也预示着互联网公司越来越没有新业务可以开发了。又因为网民数量到顶,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始存量竞争,又因为美元资本撤资,互联网公司开始降薪裁员,计算机的光环也没有以前那么明亮了。

所以增长是一切的前提,行业没有了增长,就会陷入内卷之中。在红海市场中谁都赚不到钱。连带着行业相关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不值钱。

知识贬值的第二个原因是教育。教育让知识迅速普及,知识普及了就不稀缺了,不稀缺了就不值钱了——如果一项工作谁都能做,打工人在老板面前是没有议价权的。

开车曾经是稀缺技能,只有那么几个人会开车,这几个人往往被安排服务外宾。他们当然能赚钱。现在汽车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开车成了人人都会的基础技能,花上十几块钱就能让一个大男人载着你跑七八公里。

同样的道理,英语曾经只有少数人掌握,所以这些人很容易就能成为知名翻译,外交官等等。最早的几家外贸公司也是这群人开的,都很赚钱。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现在年轻一代谁不会几句英语?英语已经从稀缺技能变成了通用技能。上次在知乎上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在吐槽。她研究生学的是英语专业,她找工作处处碰壁。体制内招英语的岗位很少,而且还限35岁,体制外又不接受大龄未婚女性。英语硕士找不到工作,这在二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同样的道理,同济大学的土木分数线在大基建时代年年攀升,去年在河南却降档到564分。为什么土木不受待见?不仅是因为行业的萎缩,还因为过去的教育已经培养了大量的土木专业学生,而行业里好的岗位就这么一些,早毕业的人有先发优势,把好的岗位占住了。以前211就能进甲方,现在985也进不了甲方。土木行业好的岗位用过去培养的人才已经足够了,现在要进去,必须更优秀,卷上加卷。

所以“什么知识值钱?”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必须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来回答。可以肯定的是,知识不是学得越深越赚钱,也不是学历越高越赚钱,时代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钱是通过价值交换获得的。因此,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下,什么知识能创造最大的价值,什么知识就最赚钱。

没有知识会永远赚钱,但任何时代都会有赚钱的知识。对于学习知识的我们,就要去学那些代表未来趋势的知识,因为只有在未来越来越有用的知识,才会不断增值。“顺势而为”只有当我们的知识对社会有用的时候,我们才能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为自己挣到钱。

那怎么判断知识的前景呢?我认为一个标准是知识所涉及的行业是否有增量。增长是一切的前提。行业在增长,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就业。增长的反面是内卷。有增长的行业就是蓝海行业,是不内卷的。打个比方,比如人工智能的应用就是一个有增量的领域,以前人们用人工智能做客服,现在已经开始用人工智能创作绘画,做直播了。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v1876207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