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最新的网赚项目教程

山西大学是几本_山西大学本几_山西大学本一还是本二

“教研相长七书”总序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行 龙

“教学相长”,可谓耳熟能详。《礼记·学记》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里所说的“教研相长”,则是强调教学和研究的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教学和研究,两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那是一个大学教师应该感到很欣慰的事情。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20多年来,秉持教研相长的优良传统,一直强调在做好科学研究的同时,做好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既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中,又要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引入自己的科学研究中,由“知不足”“知困”,到“自反”“自强”,确实朝着“教研相长”的方向不断努力。

2008年5月,在山西大学举行的建校106周年纪念活动中,我在大会上有一个发言,题目叫作“走向田野与社会的史学”,初步总结了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立足前沿、学科融合、关注现实、培养人才、教研相长五个方面所谓的“经验之谈”。其中的“教研相长”如此谈道: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即为师之本。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是重科研而轻教学,它与不合理的各种考核和晋升条件有直接的关联,也与社会风气的影响直接相关。我记得,1985年留校任教后,乔志强先生曾和我有过一次认真的谈话,主题就是讲教学是教师的第一要务,站不稳三尺讲台,就没有立身之本,青年教师要把过好教学关当作工作后的第一关去认真对待,不得丝毫马虎。三十年来,我一直把老师的忠告铭记心间,即使在最近这些年繁重的行政工作压力下,我也尽量给本科生上课,争取上好每一节课。对自己的学生我也如此要求,尽管可能会累一点,但我们作为一个教师,心里实在有一种良心上的满足感。目前,由我带头的《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课程已成为国家优秀精品课程,团队也获得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的荣誉。我们还以精品课程为核心,开展了“校园历史文化节”“鉴知精品课程青年教师培训班”两项活动,有关的教材也在积极的编写过程中。事实证明,通过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大大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教研相长绝非空词。

“教研相长”是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一个好传统。乔志强先生在世时,不仅开拓性地率先开展社会史的研究,而且带领众弟子编写《中国近代社会史》一书,以此获得了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奖,成为至今许多高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必读书和教材。乔先生仙逝后,我们又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虽然将研究的重心由整体社会史转向区域社会史,但教研相长却一以贯之,努力以赴。围绕10多年前为本科生开设的《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课程,我们组建了“区域社会史”教学团队,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山西大学历史学科以此成为国家级特色学科,并建立了国家级的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014年,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共同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毋庸讳言,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其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表现比较突出,许多高校的研究机构人员很少甚或没有为本科生上课的教学任务,导致科研与教学的严重脱节。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学习轻研究训练,已经成为普遍诟病的问题。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不足10人,我们既作为研究团队,又作为教学团队,一肩双任,虽苦犹乐,这是因为我们首先是一个大学的老师。在科研和教学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我们确实有一份责任感,又有一份快乐感。

“教研相长七书”的一个小小意愿,就是把我们长期以来围绕中国社会史、区域社会史的教学实践公之于世,接受大学生、研究生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批评,以便继续深化这方面的工作。

以下就“教研相长七书”分别作以简要的介绍:

一、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该书为乔志强先生“和青年教师的集体尝试”,该书分社会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功能三编建构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知识体系,内容包括人口、家庭、宗族;社区与民族;社层变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际关系;教养功能;控制功能等。有学者称为“乔氏体系,三大板块”。正文之前有乔志强先生撰写的长达35页的“导论”,讨论社会史研究的对象、社会史的知识结构、研究社会史的意义、怎样研究社会史四个问题。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的社会史研究著作,有评论认为此书为社会史研究“从理论探讨到实际操作迈出的第一步”,“具有某种划时代的意义”。该书又有台北南天书局1998年6月中文繁体本,已经成为许多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必读教材。

二、行龙主编《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2004年开始,由我牵头在山西大学历史系开设《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课程,期间,或历史专业选修课,或全校公开课,连续十余年未曾间断。该课程以“集体授课”的形式进行,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的8位教师共同担当本课程的授课任务。2007年,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次年区域社会史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该课程作为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向社会开放。授课的同时,我们就在进行着相关教材的编写,结合授课实际和学生的反映,大家一起讨论,反复修订,课程讲授—田野考察—修订教材,不断地循环往复,终于完成了这本经过10余年努力而成的教材。该书共七章一个绪论,讲授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趋向、学科定位、区域特性、小地方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方法、资料等内容,意在提供给学生一个怎样研究区域社会史的入门教材。

三、行龙主编《近代山西社会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本书为“山西大学百年校庆学术丛书”之一种,“是我和近几届硕士研究生共同完成的”。“本书除前面两篇有关社会史及区域社会史的理论问题(行龙:《中国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乔志强、行龙:《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论:兼论地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外,对近代以来山西人口、水资源及水案、灾荒、集市、民教冲突、祁太秧歌等分专题进行了研究。应当说这些问题都是之前很少涉猎或没有研究过的问题,我们试图从社会史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时间过得真快,一晃该书已面世14个年头,昔日的硕士生已成长为大学的教授,我感到很是欣慰。又,正是本书当年的责任编辑郭沂纹先生的肯定和支持,才催生了“教研相长七书”,对此要对她道一声感谢!

四、行龙主编《集体化时代的山西农村社会研究》。此书可以看作前书的姊妹篇,也是社会史研究中心硕士生毕业论文修改而成。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研究,是近年来中心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多篇硕士、博士论文围绕此方向展开。该书所涉内容包括两大类:一类为集体化时代的某个村庄问题的研究,典型农村如西沟、张庄,一般农村如赤桥、剪子湾、道备等;另一类为专题研究,如新区土改、医疗卫生、水土保持、农田水利、文化生活等。需要说明的是,正如前书的副标题一样,各篇论文的形成,都实践和体现了“走向田野与社会”的理念。论文“或以资料翔实见长,或以立题新颖取胜,各位都注意到充分利用田野调查和地方文献,下过一番苦功夫”。现经中心诸位教师讨论,从数十篇中选取十篇结集出版,接受读者的指正与批评。

五、行龙主编、郭永平副主编《在田野中发现历史:学生田野调查报告(永济篇)》。走向田野与社会,是我们多年来从事社会史和区域社会史教研工作中的追求与实践。“这里的田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相对于校园和图书馆的田地与原野,也就是基层社会和农村;二是人类学意义上的田野工作,也就是参与观察实地考察的方法;这里的社会也有两层含义:一是现实的社会,我们必须关注现实社会,懂得从现在推延到过去或者由过去推延到现在;二是社会史意义上的社会,这是一个整体的社会,一个‘自下而上’的社会。”行龙:《走向田野与社会》(修订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19页。田野工作是中心和历史学专业每一届学生的必修课,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这一做法,学生收获良多。

位于山西省南部的永济,是我们与永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立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山西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的教师结合《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课程讲授,带领学生在永济进行了多次田野考察,该书收录的学生作品含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田野日记三部分。虽显稚嫩,但对我们而言却十分重要,因为这是多年来学生田野工作的一次集中展现。

六、行龙著《山西区域社会史十五讲》。该书从我近年来发表的数十篇有关山西区域社会史的论文中辑出。书分六部分内容,涉及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主要脉络,新的研究领域、田野考察、资料发掘、人物研究及山西大学校史的相关问题。这些论文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初次亮相”,进而吸收各方意见成稿,也可以说是本人“教研相长”的成果。

七、胡英泽、张俊峰主编《区域社会史研究读本》。这个“读本”,或可叫做“选本”,也就是一个教学参考书。记得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有一门课程是“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很受学生欢迎。区域社会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30年来却有那么多的成果出现,既要选的精当,又要使学生爱读,既要有理论方法的引导意义,又要兼顾具体的实践操作,实在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又,这个读本只收录了部分中国学者的作品,限于篇幅未能收录海外学者的作品(有机会可再编一本《海外读本》),意在使读者减少隔膜感而增进亲近感,这样的初衷或许更符合读者的口味。“学识有限,难免挂一漏万,留遗珠之憾”,并非一句客套话。

“教研相长七书”编订之际,既有一分欣慰,又有一分忐忑。我们在长期从事历史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地从事了相关的教学工作,从大家的谈论中,从学生的反映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做教师的快乐。另外,“教研相长”又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的过程,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中也是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心血的过程。过程之漫长并不可怕,好在这个过程是快乐的。

时值2016年教师节即将来临,新的学期也将开始,愿以“教研相长七书”以为纪念,期望读者诸位多加指教。

“教研相长七书”整理、编排过程中,马维强同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特以致谢。

行龙

2016年8月29日

于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行龙,男,1958年11月出生,山西新绛人,中共党员,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经济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山西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社会兼职中国史学会理事,山西省历史学会会长,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口学会人口历史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山西省首批青年学科带头人,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山西大学本一还是本二_山西大学是几本_山西大学本几

“教研相长七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山西大学本一还是本二_山西大学是几本_山西大学本几

“教学相长”,可谓耳熟能详。《礼记·学记》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里所说的“教研相长”,则是强调教学和研究的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教学和研究,两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2018年9月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教研相长七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行龙代表主办方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在致辞中指出,“教研相长七书”是由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各位专家学者多年从事田野调查工作,长期关注和思考当下社会史区域史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最新的研究成果,这套书的主题是关于社会史研究的,社会史研究领域可以说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史学研究中最值得讨论的一个领域,它的有关理念萌芽于20世纪初,在复兴与发展区域历史之后,80年代后期开始成为中国历史学术领域里的非常活跃的领域。

这七本书紧密结合学术发展的趋势,以翔实的一手资料,严谨的理论分析向读者铺开了一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画卷。这七本书的主编和作者紧紧围绕中国社会史、区域社会史的教育实践和田野调查,始终遵循教研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教学与研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对社会史、区域史既注重宏观阐述又注重微观,既理论的论证又有身体力行的总结,集中体现各位总编和作者数十年的历史研究的生涯和自己的思考。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行龙谈到,本次新出版的“教研相长七书”正是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科研、教学团队二十余年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成果结晶。这套新问世的丛书中,既有学术经典修订再版,又有反映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多年积累、苦心经营、反映最新学术动向的原创新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虞和平指出,“教研相长七书”作为教育与研究相结合的成果,这套书的出版对学校加强相关工作,推动相关的教育成果会起到领先作用。教研相长,教学推动研究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把教学搞的更好。优势学科如果没有研究做后台也很难成为优秀学科,只有与研究很好的结合,这个学科的教学才能在全国具有一定的领先力。例如在教学当中会产生和发现一些新的问题,这样有助于研究进一步的概括和深入,这也是教研相长的过程。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伯重谈到,回顾到三四十年前,社会上建立很多基地、中心、研究所,各个学科都在蓬勃发展,但是对于社会史领域研究却是很少。像山西大学,四代人从事社会史学科这个事业,而且能够持续发展下去,恐怕是更少。这一点很难得,他们的经验是值得其他学校参考和学习的。“教研相长七书”体现了四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几十年的研究成果。这套丛书让我们对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山西有一个非常深入的了解。山西大学几年前他们搜集的数据已达到1500万份,没有任何一个学术单位能够收集到这么多的第一手资料,为现在的数据化、信息库平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长莉谈到,首先整套书用“教研相长七书”统和起来,出现一个新的面貌。这确实是一个团队三十年长期积累的成果的集中展现,从第一代乔志强先生的白手起家。到第二代领头人行龙教授,立足于山西区域社会史领域的开拓,所以现在对于区域社会史山西这边位居前列。学科带头人行龙教授,凝聚团队,组织科研项目,包括培养接班人。在一个单位要形成一个优势学科,必须有这样的一个团队,必须有这样的一个学科带头人,既有战略眼光,同时又要有战术性的操作,又要有团队的组织和凝聚能力。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世瑜认为,作为社会史研究来讲,其教学和研究不仅仅是在课堂里,不仅仅在书斋研究,还必须在田野中教学,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能对现实有作用。这是社会史研究领域的一个特点。另外,教研相长不仅是我个人,包括行龙老师和他的学生,在教学上还都是有点传统上的“师傅带徒弟”的风格,“手把手”的传授经验。这样的教学方法,至少某些领域,短期内还不能放弃,不能被新的教学理念完全取代。所以教什么、研究什么,不仅仅是讲理论和概念,而是要结合学生生长其中的生活,教学生从生活当中悟出的道理,这是我们社会史研究的生命力所在。最后,我们要突破自己,在充分理解、吸收、总结前辈们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开拓视野,对中国的历史整体理解有所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教授杨念群主要谈了两点想法。一方面,《中国近代社会史》一书的整个脉络,包括方法,包括转换,都是非常大的总结性的成果,这个意义确实非常有特色。从方法的角度来说也非常明显,转向也是非常明显。《中国近代社会史》基本还是结构功能的方式,但其意义非常大。另一方面,这七本书里面展示的一些新的点。既然做区域研究,非常麻烦的是同质化的问题,比如都注重风俗、祭祀、仪式,都注重类似的文本,如何把这些仪式文本的地方性跟它的普遍意义上的问题关联起来,这是目前区域史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金铮就两个方面来谈,第一,“教学相长”成就卓著。所谓教研相长,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学习。这样形成相互合作的教学和研究成果。这套丛书都是典型的教研相长的结果。比如《中国近代社会史》,这本书是作为中国社会史和中国近代社会史教科书的经典,这是乔志强先生开创的和研究生合作的结果。《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是国家精品课程,是行龙老师和博士生、硕士生共同合作的结果。第二,学有师承继往开来。从这七书以及其他出版的成果来看,没有论是教学还是研究,这里的一个特别明显的就是,非常突出师承的脉络,达到一以贯之的高度。每一代继承前辈的同时,更加有博采众长。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郭沂纹作总结发言,表示教研相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行龙教授和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多年来他们一直秉持教研相长的优良传统,在做好科学研究的同时,做好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在出成果的同时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社会史研究人才,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史研究做出了贡献。她还表示出版社近年来在广大读者和作者支持下,在学术出版、学术走出去、海外馆藏影响力、国内学术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欢迎向出版社投稿,帮助出版社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出版社也会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教研相长七书”丛书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年3月

中国近代社会史(第2版)

乔志强 主编

ISBN 9787520322805

定价 89.00元

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

行龙 主编

ISBN 9787520322973

定价 65.00元

近代山西社会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第2版)

行龙 主编

ISBN 9787520322799

定价 56.00元

集体化时代的山西农村社会研究

行龙 主编

ISBN 9787520322911

定价 75.00元

在田野中发现历史:学生田野调查报告·永济篇

行龙 主编 郭永平 副主编

ISBN 9787520322782

定价 89.00元

山西区域社会史十五讲

行龙 著

ISBN 9787520322980

定价 75.00元

区域社会史研究读本

胡英泽 张俊峰 主编

ISBN:9787520322904

定价98.00元

美术遗产

美术 | 考古 | 建筑| 文物保护

山西大学本几_山西大学本一还是本二_山西大学是几本

山西大学本几_山西大学是几本_山西大学本一还是本二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cai84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