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最新的网赚项目教程
教学相长
基于理性的学习
和基于怀疑的教育
作为学习者的教师
邱志杰
作为学习者的教师
古往今来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因素中,天赋所占的成分是很小的,因为事实上每个人都拥有某个方面的天赋。勤奋所起的作用也没那么大,比之更重要的可能是正确的方法。遇到对的老师,教会你正确的方法,你的天赋就能被发掘出来,你的勤奋才变得有用。但是,比这些都更重要的,其实是一个人的决心。他自信到何种程度,他的追求卓越的意志是否强大,他是不是够大胆,够自命不凡。有了这股力量,他就能在逆境中崛起,他也会主动地去琢磨学习方法,主动去寻找好老师,他自然也会是一个勤奋的人。要培养这样的“自命不凡”的心气,同时又要让这个人保持对于知识的谦卑,而不是流于狂妄和自欺,其实是有办法的。那就是要改变对于学习的观念。要把学习当作终身之事。相信一切境况境况都可以通过学习来加以改变。同时,积极的行动就是更好的学习。
20年前我曾经扮演过录像艺术的传教士的角色。其实当时开始策划组织录像艺术活动的时候, 我对录像艺术还只是一个门外汉。今天我在努力的推动用“科技艺术”的概念用来取代“媒体艺术”或者“新媒体技术”,我对“科技艺术”也依然还只是一个门外汉。生物艺术、新能源、新材料应用、人工智能,这些东西你只要一天停止学习,你就失去了可以用来和学生们对话与分享的根据。不只是在今天,我相信,古往今来合格的教师都不得不是一个持续的终身学习者。
20年前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尚且有那种从小在农村长大,在进入大学之前从来没有摸过电脑的人。而今天接触到的学生都是互联网原住民了。过去需要费劲的跟学生讲双年展是怎么回事,如今甚至考前班的学生都有去看过威尼斯和卡塞尔的了。每一代学生都很不一样,只要一天放弃持续地和学生们保持对话,你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向他们传递你的意思。
正如PPT和投影机正在取代粉笔成为我们主要的教具,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社会环境,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甚至大学自身的使命也在迅速的转型中。在这种情况下,甚至你所拥有的经验都不足以成为支撑你教学的本钱。在你身上确保你成为好艺术家的经验,其实没有法复制到学生身上。就算能够复制你的经验对他们来说尚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也没有法确保他们去开展他们的事业。
对今天的教师来说,每天持续的学习是必要,只有持续学习,和学生们一起面对新的知识和新的世界,你才有和他们交谈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展示我们自己的学习能力,是让学生们获知,我们一直到此刻还在不停地学习。像学生展示自己的这种“学习中状态”,包括展示“手不释卷”、“不耻下问”、“闻过则喜”、“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持续学习的状态,这才是我们需要去传递给学生的最重要的信息。这才是真正的致力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了学习能力,他们才真正掌握了通向未来世界的工具。他们才有能力去面对那些我们今天闻所未闻的未来。
2004年5月,带总体艺术工作室的学生做《北京的边缘:北京地下招待所调查》期间在北京魏公村
多年前我在中国美院开始教书的时候,杜撰了一个“师兄论”。意思是说:我只不过是你们的师兄,可能比你们早上路若干年多拥有一些学习经验,到今天依然还是一个学习者。我们共同的老师是传统、大自然和可能性。我说,世间本没有师徒,只是程度不同的弟子罢了。这样的想法,应该说,我至今没有改变。教师必然要作为终身学习者,那么这种师生关系中的教师,必然是以学习伙伴或者学习小组长的身份出现的。他或许有时示范,或许有时讲述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但这样的示范只是样本,这样的经验和理解,是批判性思考的起点。这样的教师不断在学习,不断地在遭遇新经验的他自己,首先就是这些现成经验的反思者。
作为更有经验的学习伙伴,或者说学习小组长,或者说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工作是:
如上所述,提供出一种持续学习的态度和对学习方法的自觉意识,从而在学生中鼓励起一种持续终身的主动学习的意愿。也就是说,去做一个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或者说,终身学习的识错者。
承认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有限,以及面对新课题时的力不从心。鼓励所有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以自身独特的、互相差异的角度,对整体的学习活动做出贡献,形成积极分享的文化。也就是说组织起学习者共同体。学习者共同体的责任是:引导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是值得珍惜的,是足以积极地贡献出来的。而他人与自己的差异,也是值得珍惜的,是有益于自己的进步的,是需要宽容和认真聆听的。这种想法古语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维护学习共同体的游戏规则,确保公平理性的对话和分享的文化得以形成。确保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不走向强词夺理和感情用事,防止逻辑跳跃、稻草人论证等交流和论辩中经常出现的犯规动作的出现。这些犯规动作将干扰良性的知识探讨的推进。鼓励被动的等待灌输的学习者,转向积极主动和做贡献的心态。
设置教育剧场的情境,交替地扮演提问者、拦路虎、探路者、没有知者、插科打诨者、喝彩者等多种角色,确保学习活动的鲜活生动顺畅。而不是扮演警察、监视者、剧作家、导演,不断地叫停、打断学习活动这一游戏的推进,去吻合预设的脚本。
组织协商,以便设施共同学习的课题,将学习共同体中不同个体的兴趣点通过共同的话题加以连接。避免自说自话和鸡同鸭讲,确保不同角度的论述之间能够搭建起关系。也就是,去做一个连接者。共同的学习的课题,才让他山之石变成价值。
为了能够胜任上述工作,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应不断地把其他学习伙伴们,也就是所谓“学生”们当作自己的教师。从他们的反响中理解差异之所在,和差异之珍贵。因此,差异将成为资源。不但学习角度的差异,甚至于,学习程度的差异,都将是珍稀的资源。
一旦教师将自己设想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标准知识的供应者,将自己设想为学习者共同体中的一员,他就获得更大的自由去对自己尚未熟悉和肯定的领域和话题展开探索。并且,他将和学习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一样,受益这样一种集体的学习行动。如是,他的知识得以成长,他的经验得以刷新,他固有的局限得以被超越。这种态度,才是对实验主义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最根本的维护。
当且仅当他是这样一种作为学习者的教师的时候,实验性的教学才得以展开,实验艺术的教学才成为可能。
他的教学活动需要随时保持敏感,他的教学活动才需要不断付出努力,而不只是依赖现成的模式和习惯,只有这样的教学才不会令他心生厌烦,教学才不会是苦力劳作和负担。他才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益。当且仅当他能够从教学中尝到甜头,学到足以滋养自己作为艺术家,作为社会人的能力的增长的时候,教育活动才有机会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只有持续学习的教师,才能理解正在学习的学生。只有持续学习的教师,才知道知识依然在更新,方法不断在演化,他才可能对实验抱有开放的态度。如果教师不能终身学习和鼓励开放的探索,他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可能恰恰成为一种反启蒙的暴力。尽管这种暴力是以责任心的名义去施行的。而且由于他停止了学习,他的知识的停滞和信念的固化,都将使其充满激情的负责任行为在客观效果上事与愿违。因此,与其鼓励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把教育质量依托在教师的自我牺牲的道德水准上,牺牲了他们再来歌颂他们,吓跑那些并不准备牺牲的人。不如刷新我们的教学观念,确保教学成为一种教和学双方都有利可图的双赢活动。确保尽可能多的智力资源成为教育活动的贡献者和参与者。事实上,越是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教育者,由于其道德勇气和伦理自信,往往更容易坚信不疑而不是将信将疑,往往更容易将自己的经验、自己的信念和自己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教条化和神圣化,从而走向宗教。缺少批判性思维的教条的演练,那是洗脑,不是教育。
因此要深深地感激我们的同学们。每一代学生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代新人。他们的幼稚包含着幼稚的力量,只有他们看不见皇帝的新装。
我怀疑他们的到来是为了拯救我。因为是他们的崭新,逼着我不断地学习。这也是我为什么如此深深地热爱教育这个行业,因为这是一个唤醒我们不断对抗麻木和僵化的志业。只要我们善于学习,一代代学生将会不停地教会我们该如何去教他们。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也是我们的教师。因为他们以他们和我们的不同,向我们提出了学习的要求。他们呼唤我们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柏拉图创建“学园”这一事物之时,只有一群探求知识的人,出于互相交谈和互相启示的渴望,出于对于超越了个体偏见的真理和共识的渴望,平等地聚集在一起。唯一把人们排除在这样一种交互教育场景之外的,只有一条规则,那就是:不懂几何学的人不得入内。几何学,在这里是观察能力、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门槛。在那所学园中并没有谁是教师——最理想的学院是没有教师的学院。
当教师成为学习者中的一员,他就融入在学生中,这所学院就是志同道合的学习者的共同体。这样一种共同体,由共同的志趣所联结,有其不断更新的研究和讨论的话题,也将不断地招引新的学习者加入。这里的人们将互为教师,循环往复地互相启蒙。这才是教学相长的化境。
康德说,启蒙就是人类主动地摆脱自己的未成年状态,也就是矇昧状态;启蒙就是揭开蒙着你双眼的黑布;启蒙就是点亮心灯,驱散黑暗。因此古往今来,所有的启蒙者的形象,都是蜡烛和灯。然而启蒙从来不可以是一次性的。闹钟响过一次,棒喝一般,陡然醒来,是为启蒙和觉悟。但一时觉悟之后,人会重新陷入昏沉。所以启蒙和觉悟都需要反复发生,以便维持人的清醒。一人没有法独持,就需要共同体的“提醒”。
启蒙就是明心见性的“明”,而交相循环往复就是“圆”,这样一座反复地相互启蒙的柏拉图学园,应该叫做“圆明园”。
在这里,逻辑和证据是最强大的权威,实验和实践是最有力的说服。而实验艺术所带来的想象力,是最勇敢的实验。
在这样的教育中,艺术,就是全面发展的自由而理性的个人。
《圆明学园地图》
邱志杰
《圆明学园地图》局部
2017年1月2日,实验剧场课堂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cai84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