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最新的网赚项目教程

人类认识过程,单从认识这一角度来说,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识的矛盾发展过程。实践——认识——实践这一公式是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这一公式相应的。关于这个问题,黑格尔有很多言论,列宁作了不少摘录和评语。

黑格尔认为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他说:“在思维中是怎样的,那它起先在自在和自为中也就是怎样的,它在直观或表象中是怎样的,那它就是现象。”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论理性与感性的关系_举例说感性与理性的关系_感性理性的关系

黑格尔

黑格尔还认为理性认识优于感性认识,列宁很赞许黑格尔的这个观点,并作了许多发挥。黑格尔反对康德降低理性力量的观点,认为“理性概念中有更高的力量(唯心主义的词句!——列宁评语)和更深刻的(对!!——列宁评语)内容”,认为“不能以为哲学只是因为理性本质没有空间的和时间的感性材料,就会去否定理性本质的真理”。

列宁除了批评黑格尔在这里所表现的唯心主义观点而外,一再指出黑格尔实质上是正确的。列宁进一步指出:“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如果它是正确的(注意)(而康德和所有的哲学家都在谈论正确的思维)——真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感性理性的关系_举例说感性与理性的关系_论理性与感性的关系

黑格尔

“价值是没有感性材料的范畴,可是它比供求规律更具有真理性。”为什么?因为感性认识是表面的、片面的、零碎的知识,而理性认识是本质的、全面的、系统的认识。

列宁在另一个地方生动地比较了二者的优劣:“思维应当把握住运动着的全部‘表象’,为此,思维就必须是辩证的。表象比思维更接近于实在吗?又是又不是。

表象不能把握整个运动,例如它不能把握秒速为30万公里的运动,而思维则能够把握而且应当把握。”固然,理性认识并不能把握事物的一切细节,但由于它能把握本质、把握规律,它就基本上把整个事物把握起来了。

举例说感性与理性的关系_感性理性的关系_论理性与感性的关系

黑格尔

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二者有本质区别,但前者来自后者,二者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点,黑格尔是承认的。他说:“不应把抽象的思维简单地看成感性材料的被弃置一旁,而感性材料的实在性却又不会因而遭受任何损失,抽象着的思维是扬弃了感性材料并把它这种简单现象归结为只在概念中显现的本质的东西。”

从这个观点出发,他反对怀疑论割裂本质和现象,从而否认理性认识的客观性,把理性认识看成单纯主观东西的观点。黑格尔说,康德“简单地仿效休谟的怀疑论的方式,即牢牢抓住自我意识中的自我,丢掉自我中一切经验的东西,因为应当把自我作为本质,作为自在之物来认识”。

康德认为人们要认识自在之物或现象的本质,但经验的东西只是本质的表现,而不是本质本身,因此,本质是不可认识的,而人们得到的理论认识原来是主观的,来自自我。

列宁认为:“大概黑格尔在这里看出怀疑论是在于:休谟和康德没有把‘现象’看作显现着的自在之物,把现象和客观真理割裂开来,怀疑认识的客观性,把一切经验的东西和自在之物割裂开来。”

论理性与感性的关系_感性理性的关系_举例说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黑格尔

在这里,关键的问题在于,黑格尔承认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的同一性,认为现象就是显现着的自在之物,因而从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

但是,正如列宁指出的,“黑格尔推崇知识,硬说知识是关于神的知识”,因而黑格尔虽然承认感性知识可以上升为理性知识,但他对于感性认识毕竟是轻视的,他并不依靠对具体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来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而是依靠他的思辨的逻辑方法——唯心主义的辩证的方法来建立自己的体系。

黑格尔的根本立场是和科学的认识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立场根本对立的。

在这个问题上,应该特别提出列宁的这个论点:“为了要理解,必须从经验上开始理解、研究,从经验上升到一般。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在水中学习游泳,这是黑格尔喜欢的一个比喻,列宁借用这一比喻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从列宁的话可以看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和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一致的。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cai84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