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最新的网赚项目教程

废话文学_废话文学语录生成器_废话文学经典语录

废话文学_废话文学语录生成器_废话文学经典语录

▲IC photo/ 图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我想买个西瓜味的西瓜”此类废话文学悄然诞生,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表达风格迅速俘虏人心,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冗长欠内涵的废话文学勾画出年轻一代的独特语境。

“南周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废话文学为什么在这届年轻人里流行。

文 / 吴俊雯

废话文学_废话文学经典语录_废话文学语录生成器

低密度信息带来的快感

“废话文学”是新晋的网络流行语,用来形容网上那些有点搞笑、看似说了话又没有任何有用信息的言论。废话梗最早兴起于b站弹幕,用于讽刺那些看似说得很有道理实际上啥也没领会的博主,后来被网友们不断玩梗发展壮大进而类型多样化。

如语义重复式的“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机械重复式的“你搁这儿搁这儿呢”、同义替换式的“如果你长得不丑应该挺好看的”、单位转换式“台上一分钟,台下六十秒”,乍一看说了点什么,实则啥也没说。

这样的废话文学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表达风格迅速俘虏人心,网友们在各大社交平台批量生产着这类语录并乐此不疲。废话文学的流行离不开人们对低密度信息的沉迷与热衷,低密度信息给人们带来快感已不是新鲜事。所谓低密度信息,即是单位信息量中传递的信息价值相对较少的信息,短视频、微博段子、朋友圈牢骚都是典型的低密度信息载体。

它们具有短、平、快的特性,几乎不需要耗费脑力解构即能带来短促的快感,旋即从我们的脑海中离散几乎不留下任何痕迹。正如废话文学,你不需要多加思考便能解其意,它通常运用一些没有厘头的表达技巧博君一笑,然后就像烈日下滴在柏油路上的水珠一般不留下任何痕迹。

如果将信息比作食物,低密度信息就像高热量低营养的瓜子、薯片让人垂涎,这种强刺激低门槛的信息流容易令我们的大脑上瘾——就像瓜子、薯片对我们的胃有恒久的吸引力。

这份瘾从何而来?其中的原理并不复杂:大脑通过接触低密度信息分泌多巴胺生成短促快感,在快感的支配下就有了继续接触同类信息再次获取快感的动力,如此循环往复人们形成“奖赏回路”,大脑对低密度信息的瘾便形成了。

废话文学_废话文学经典语录_废话文学语录生成器

▲IC photo/ 图

废话文学_废话文学经典语录_废话文学语录生成器

废话文学承载着社交需求

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热词更新迭代,废话文学之所以能成为新的潮流元素,也是因其迎合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兼具趣味性和分享性并杂糅着些许戏谑,“今天你废了吗”俨然变成新的社交辞令。在这个年轻人刷微博逛淘宝豆瓣知乎的网络时代,玩梗不知不觉成为社交快捷键,废话文学能迅速发酵流行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是新晋的社交催化剂。

传播学上有个概念名为“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即双方要成功地交换各自的意见想法,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方面所用的语言、符号要基本相同,另外一方面文化背景必须要接近,这样交流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能让对方清楚地了解你所要表达的内容。

废话文学就像非主流时代红极一时的火星文一般,虽然没有厘头甚至有些闲得蛋疼的意味,但它构筑了一个“共通意义空间”让年轻人迅速以“废”交友,以期达到“确认过眼神,我们是一路人”的社交默契。同样的道理也体现在其他网络热梗的流行中,从“神马都是浮云”的谐音梗时代到“yyds”、“爷青结”的缩写时代,年轻人们心领神会,在抛梗和接梗的来回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中青校媒曾面向全国近1000名高校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调查显示,72.48%的被调查者愿意主动玩梗,67.34%的被调查者在了解到某个新梗时,会在适合的场景与好友分享,19.05%热衷于与好友用网络流行语进行交流,甚至主动创造新梗。废话文学等网络热梗承载年轻人社交需求的作用可见一斑。

玩梗本是网上冲浪的乐趣之一,不知不觉中却也成为了连结年轻人间共同语境的纽带,甚至在全民玩梗的裹挟下会引发一些社交焦虑——不懂某个梗也许会被嘲落伍,这时打开百度紧急搜索以重新赶上互联网巨浪的浪尖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废话文学_废话文学经典语录_废话文学语录生成器

消极亚文化的衍生品

近年来兴起的佛系文化、丧文化、糊弄文学等亚文化由年轻人自产自销,乐此不疲地制作这些标签并一个劲地往自己身上贴。

年轻人标榜自己“一切随缘”、“没有欲没有求”,从中不难窥探出年轻一代的生存心态和社会样貌——反积极、反鸡血、拒绝元气。“废物”一词在这个年轻人被生存压力挤压的年代仿佛一个避风港——卷不动了就宣布躺平当个“废物”规避压力,只要自己先行自嘲也就没有惧他人的非议。

废话文学的呈现仿佛这些身份标签的衍生品,这个“文学体系”充满了没有意义感和价值空洞,俨然丧文化、佛系文化等亚文化的符号化产物。各类崇尚消极的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一代的玩梗喜好,玩笑背后透露着没有意识的自我悲悯。

举个例子,比起充满能量和大道理的“鸡血文学”,戏谑又玩味的“废话文学”听起来总归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其丧萌的内核直击年轻人疲倦的心灵,短促的幽默后蔓延着悠长的对生活的余味。快感化、符号化的废话梗背后也许潜藏年轻一代对生活的些许没有奈、戏谑和疲惫。

诚然,年轻一代面对流行的废话文学不惜为了说废话而说废话,倒也不失为一种排解压力的方法,挖空心思说废话也许不为了精准的表达,权当是求一份情感共鸣罢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cai84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