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最新的网赚项目教程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图片源自“昆山开发区发布”
编者按
苏州之所以成其为苏州,它闪耀的光环背后,最可宝贵的还在于苏南人骨子里敢闯敢试敢拼的精气神,浓缩起来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苏州“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 “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
不久前,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履新当日即表示,要发扬运用好苏州“三大法宝”,努力形成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三大法宝”是苏州人在实践中形成的,这是发展经验的结晶、也是城市精神的载体。“三大法宝”都曾登上过《人民日报》,重温当年的报道,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内涵,启迪当下的发展。
2022年,昆山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6.7亿元,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并且已连续18年蝉联全国百强县(市)首位。从传统农业县到全国百强县之首,“昆山之路”并非是天生“畅通没有阻”的坦途。人民日报曾多次在重要版面关注昆山发展,解读不同发展阶段的“昆山之路”。
01.
开风气之先
农业县“自费转工”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昆山之路”的发源地。
昆山原来是一个农业县,经济基础薄弱。20世纪80年代初,昆山的工业产值在当时苏州6个县中垫底,被称为“小六子”。然而,在1984年,敢为人先的昆山人嗅到了国家实施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机遇,提出“自费开发”模式,建设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工业基础得以奠定。
短短几年,昆山开发区便搞得风生水起。1988年,中央领导赴上海考察途经昆山,国务院特区办的一位领导问:这是昆山开发区吗?当地领导谨慎地说,我们开发区现在还没有名分,国家能不能给我们开发区发个文件。国务院的领导当时没有表态,就说:你们好好干。
随后,《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记者来到昆山调研,198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长篇通讯《自费开发——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还配发了《“昆山之路”三评》,首次提出“昆山之路”。以下为文章摘编:
“昆山之路”三评
《人民日报》1988年7月22日 第一版
不等中央来定什么“名分”,不要国家给什么投资,就“自费开发”,因陋就简,建成一片被誉为“投资者的乐园”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昆山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走出的这条新路,给人以颇多启示。
“向自己要钱”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兴改革,搞开放,图发展,事事要花钱,处处喊缺钱,确是一大矛盾。钱从哪里来呢?一种人的态度是,凡用钱先把两眼朝上、两手一伸——“向国家要”。另一种人的态度是,不依赖国家力量,自己去开辟钱的来源。昆山是一个典范。不等不靠,多方筹集,量力而行,因陋就简地干起来,这就叫“向自己要钱”。昆山的事实说明,“向自己要钱”,大有潜力。国家有钱给钱,自是不坏。可是如果眼里只有国库,要不来钱就干不成事,那能有什么作为!你也要,我也要,国家又哪里发得出那么多钱!
“干大事未必花大钱”
花大钱的未必能干大事,干大事未必花大钱。有人或许会问,既要少花钱,又要多办事,岂不是理想化?否。请看昆山。那里的“富规划,穷开发”,不是也搞得很有声有色的吗?靠什么?靠内部挖潜,靠量力而行,靠精打细算,靠因陋就简,靠那些住平房、蹬自行车走工地的指挥人员(他们是多么可尊敬的创业者啊!)。实践证明,这都是“靠”得住的。
“政策也会变成钱”
这话怎讲?还是请看昆山。假如它至今还是“不当上海‘殖民地’”,引自上海的一批企业、项目、人才(也是钱)、资金,就会拒之门外,怎么也变不成昆山的钱;又假如不实行依托老城建设开发区的策略,投资压不下来,昆山就不会上得那么快,创造那么好的效益。
其实,能使“没有钱变有钱、钱少变钱多”的办法很多,关键看你想不想,用不用。例如,更多更大胆地吸收、利用外资;多方面筹集民间资金,尽可能多地把它从消费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又如,有的老厂,只要投入少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就可以产生不亚于花巨款建新厂形成的能力。而更多的厂,只要经营管理改一改,哪怕别的都不变,经济效益马上就上去了,钱也就变出来了。
“昆山之路”实质上是对昆山经验高度概括的表述,其蕴含的“不等、不靠、不要”“敢闯、敢当、敢为”的精神内核,成为昆山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也彰显了昆山人身上独有的精神特质。
1992年,“名分”终于来了!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国务院批准,跻身我国沿海城市对外开放 “14+1”个国家级开发区之列。
02.
突破瓶颈
教科书式的发展经验
说起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界银行集团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这样评价:“通过组织发展中国家有关官员前来昆山参观考察,将昆山开发区的发展经验植入发展中国家,将有利于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世界银行将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经验编入教材,输向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沧桑巨变。昆山的发展势头保持至今,这绝非容易的事。昆山人不固步自封,不断创新求变,升级产业,并持续政策惠企、服务惠企,给这片“产业热土”保温。
2012年10月,在国务院函复批准设立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用整版关注昆山,报道《解读“昆山之路”》揭开昆山能够成功渡过产业升级、金融危机等考验、持续发展的“奥秘”:“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功与辉煌,与其抢抓机遇的能力息息相关”。
“走到1997年,开发区已连续3年每年引进外资徘徊在10亿美元左右,又面临亚洲金融危机,开发区感到,如果没有新概念、新招数,这种常规引资模式很难再爬高坡。于是昆山瞄准当时以“三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即计算机、手机和数码相机,积极向上级领导部门申请,在2000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
“从2005年开始,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计划地实施“腾笼换鸟”。在实践中,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摸索出“4级产业轮回法”,即区域内至少要掌握4个层次的产业,分别处于培育、成长、次成熟、成熟4个阶段,当一个产业从顶峰走向衰退时,就有一个新兴产业迅速补上。”
“从新项目到新产业,再到新机制,不断的创新使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能抓住机遇。”
今年正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再次聚焦昆山,在头版刊发《在产业高地上锻造更强韧性——开局之年看昆山》一文,详细介绍了昆山如何巩固、拓展优势产业并提前布局新产业。以下为文章摘编:
在产业高地上锻造更强韧性
——开局之年看昆山
《人民日报》2023年6月12日第一版
江苏省昆山市,举足轻重的产业高地,生机勃勃的发展热土。
土地不足全国万分之一,GDP占全国4‰,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9‰,进出口总额占全国1.6%……昆山综合实力连续18年位居百强县市之首。2022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
——用好“全链条”,强链补链、固本强基,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昆山逐步培育起电子信息产业。虽然笔记本电脑产量一度占全球2/3,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依然存在,昆山人仍不敢懈怠。
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核心产业链条!这两年,昆山大力实施电子信息“固本”工程,推动“芯—云—网—端—链”一体布局,先后吸引2000多家上下游企业成群入链。
——下好“先手棋”,瞄准前沿、抢先布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
行业有阴晴冷暖,技术有迭代更新。深谙市场规律的昆山,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链式培育、梯次成长,做强“创新雁阵”。
打造新显示、新智造、新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新数字等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水平规划建设元宇宙、先进计算、生命健康等40个特色专业创新园区,主动抢占智能穿戴、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新赛道……创新引擎点燃,产业蒸蒸日上。去年,昆山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744家,占苏州1/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提升至57.3%。
——扩大“朋友圈”,优化生态、合作共赢,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赢得主动。
昆山因开放而兴,79个国家和地区的9600多个项目集聚于此。背倚广阔市场、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投资沃土,昆山“磁力”越来越强。
开年以来,外资项目捷报频传:总投资20亿元的太古可口可乐昆山项目签约,固特异轮胎增资2亿美元扩大产能……一季度,昆山实际使用外资8.7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170.1%。
——鼓足“精气神”,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赢得未来。
闯市场,企业不遗余力;拼经济,干部主动靠前。
出台一批助企惠企政策,擦亮“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开展“保要素、争订单、优环境、促发展”企业大走访,帮企业解决订单、用工、物流、信贷等方面难题;吹响招商引资“百团大战”冲锋号,助企业拿订单、引技术、找伙伴……开年以来,昆山密集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
“作为产业高地、开放前沿,昆山会比不少地区更早遇到新问题新挑战。遇到了,就要想办法解决好,蹚出一条路来。”昆山市委书记周伟感慨,这些年,昆山应变局开新局,产业底盘反而更稳,发展韧性也更强了。
这就是昆山,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不会因成绩骄傲,不会被困难击倒,更不会让机遇溜走。
开局之年看昆山,我们感悟着坚韧与顽强,看到了信心与希望。
03.
“昆山之路”在新时代怎么走?
“昆山之路”本质上就在一个“闯”字,在没有路的地方闯出一条路,在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样板。
进入新时代,“昆山之路”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2022年7月18日,昆山市委书记周伟在苏州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上作专题报告:新时代“昆山之路”精神是“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这镌刻着昆山发展的时代印记,既体现了实干奋斗的历史传承,又彰显了率先示范的使命担当。
放眼未来,“昆山之路”将通向何方?
昆山正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昆山位于上海与苏州主城区之间,有条件也有责任在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除昆山开发区外,与玉山镇“区镇合一”的昆山高新区同样也在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引进外资,发展高技术产业,构成新的增长极。
昆山正在建设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昆山开发区将依托光电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建设安全可靠、稳定可控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供应链,打造苏州先进智造增长极。同时,当地也在布局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新能源4条300亿级新赛道。
昆山正在塑造江南水乡人居典范。昆山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同时围绕乡村振兴,定下百村共兴、百村共美、百村共富、百村共治、百村共享“五百”行动目标,塑造江南水乡人居典范。昆山还一直以来注重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每年举办百戏盛典,传承昆曲文化的同时,擦亮了“没有昆曲 不昆山”城市名片。
从苏州“垫底县”到全国百强县之首,昆山在传承中创新、不断丰富着“昆山之路”的精神内涵,也将驱动当地加快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
*本文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昆山之路”三评》
人民日报《解读“昆山之路”》
人民日报《在产业高地上锻造更强韧性——开局之年看昆山》
江苏政研·江苏大走访:《室史钩沉 | 调研笔下的“昆山之路”》
苏州圆桌·《昂扬奋进!走好新时代“昆山之路”》
光明日报·《百戏“撒欢”乐昆山》
昆山市人民政府·《这场专题报告,市委书记生动阐述如何走好新时代“昆山之路”》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cai84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