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最新的网赚项目教程
上回书讲到了波因德克斯特走马上任,担任了高级研究计划局下属的信息识别办公室主管的职务。这个家伙可不是省油灯,他是当年里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也是伊朗门丑闻背黑锅的人之一。所以啊,这个家伙可以说是名声在外。信息识别办公室主要负责一个项目,那就是“全面信息认知计划“。说白了就是充分收集有关电子邮件、通话记录、互联网搜索、机票预定、酒店预定、信用卡交易记录、医疗诊断报告,然后,根据预先确定的、潜在的恐怖主义策划情节,寻找可疑的袭击分子在数据空间留下的各种痕迹。这一设想将锁定那些处于策划阶段的坏分子,并且向执法部门和情报官员发出警告,然后就是执行部门去解决问题了。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个最初的大数据项目,尽管那个时候的计算机能力都还严重不足。
”热那亚2“项目示意图
这个项目的规模很大,内部分为很多歌子项目。而且有些项目是被收编的,早就开始研究了,等全面信息认知计划立项拨款以后,这些项目就合并了进来。比如代号“热那亚”的项目。这个项目说白了就是根据已经搜集的情报,汇集成一张表格。排列组合出一些可能性。说白了就是让机器帮着人类开脑洞。一堆看似不相关的信息拼凑在一起,是不是隐藏着什么特别的含义呢?其实人的思维方式也差不多,各种信息摆列在一起就可以分析出背后的可能性,但是人是有思维定式的。由机器来帮忙排列组合各种可能性,有助于防止人类自身的思维定式。
霞关站也是被袭击的站点之一
这个小组还分析了历史上很多次恐怖袭击。包括刚刚发生的东京地铁沙林事件。一伙儿奥姆真理教的信徒在东京地铁释放了致命的沙林毒气。造成13人死亡,6300人受伤的惨剧。美国人对奥姆真理教的来龙去脉特别感兴趣,觉得这些信息都是可以收录进入热那亚项目的数据库的。
热那亚项目的速度非常慢。这个计划1996年就开始了,那个时代家用机更好的芯片是奔腾系列,俗称586。性能和今天的cpu是没法比的。说以热那亚项目效果并不理想。2002年这个项目被并入了全面信息认知计划。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热那亚II项目。热那亚II项目更加注重人机配合。
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比赛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恐怖分子就是用高压锅改造成了炸弹
美国有小两口,一个用google搜索高压锅,另一个碰巧在同一时刻搜索了背包。结果这两两口子就被安全部门盯上了,有相关部门的人上门询问,你们打算干啥?前几天刚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发生了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就是用高压锅做成了炸弹,用背包背着来到了现场。美国安全部门肯定是把这个两个关键词输进了某个系统,只要有人同时搜这东西,立刻报警。美国安全部门怎么知道这小两口搜了什么呢?据说他们用的是公司电脑,是公司向上报告的。反正听着让人瘆得慌。
如果政府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数据,那么总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来保存这些资料。这种数据库的要求比一般的商用数据库还要麻烦。因为政府的数据是永远不删除的。数据会一直不断的积累下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而且很多数据并没有统一的结构。万维网就是典型的非结构化的数据源,网络世界包含许多不同类型的数据 – 例如博客,电子邮件,访问网站的记录等等 – 所有这些都需要进行分析,有效存储。乔纳西斯(Genisys)项目就是一个符合政府用途的超大型数据库引擎。这就是硬碰硬的技术解决方案。基本功不过关,什么都免谈。
还有诸如可扩展的社交网络分析项目,肯定是盯着facebook和twitter看,不断的分析各种公开数据。还有证据链提取项目,这个项目专门来提取数据之间的联系,比如从文本消息,社交网站,财务记录和网页里提取关联性,说白了就是顺藤摸瓜的能力。所有信息之间的关联是一张非常复杂的网络。网络本身的连接方式以及运行规律其实也变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这也就成为了现代复杂性理论的一部分。所以这种项目,其实还是需要基础学科的支持。如今研究网络本身也是热门。
再比如远距离的人脸识别项目,还有步态识别项目,看着你走路的姿势,就能判断你是谁。为什么要看走路的姿势呢?因为距离远了看不清楚脸。DARPA要求是在150米开外能准确的识别出是谁。等离得近点不行吗?可以啊,等人走近了,发现这个人是个大胡子,人脸识别有点难度。那边的人怎么10个有8个是大胡子呢?所以光有人脸识别还是不够的。步态识别可以在分辨率很低的情况下识别出是谁,因此这个引擎比人脸识别更加重要。反正立项的时候,DARPA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最底层的技术还不是这些,最底层的项目是机器自动翻译系统。全世界那么多的语言,那么多的方言。你怎么知道恐怖分子是哪国人,说什么语言呢?要想进行机器自动学习和数据挖掘,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都获得了项目的资助。他们都参与了机器翻译的研究。说实话,这些技术都是既可以军用,和可以民用的项目。
新加坡的安全部门负责人跑去弗吉尼亚州,跟波因德克斯特聊了一下午,顿感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就在他来访的10天前,恐怖分子刚刚在印尼的巴厘岛美国领事馆发动了恐怖袭击、而且在一家夜店和一家酒吧制造了爆炸事件,造成202人死亡。恐怖活动的幽灵正在东南亚蔓延。新加坡也感觉到了恐怖主义的威胁。于是他回到新加坡也开始有样学样,建立自己的大数据分析系统。不过新加坡的系统不仅仅服务于安全领域,还服务于整个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新加坡用这套系统分析了大家对于房地产政策的态度和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新加坡可以说是大数据治国的一个案例。这是波因德克斯特万万没想到的。
波因德克斯特
到了2003年,整个项目的信息被媒体知道了,大小报纸开始死盯着不放。因为这个项目严重侵犯了美国人的隐私。美国的普通老百姓都很反感这个项目。收集隐私数据这样的事情,其实与美国人长期以来的价值观是不相符合的。偷看别的国家的数据没问题,你怎么能偷看美国人的隐私呢?你们想要干什么?难道想当老大哥吗?这又不是《1984》。波因德克斯特的名字又一次臭大街了。尽管他的名声本来就不怎么样。
信息识别办公室的LOGO
《纽约时报》大篇幅报道了DARPA的这个项目,自然而然,大家也都知道DARPA有个信息识别办公室,再仔细看看这个办公室的logo,这个logo上画了一个金字塔,塔顶上有一只眼在盯着前方的地球。公众顿感毛骨悚然,你们要干什么?logo周围还写了一圈的文字,写的是“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培根的名言啊。不过放在这样的场合,更显得一语双关。知识就是力量?知道的多就是力量?知道人家的隐私就是力量?专栏作家萨菲尔花了不少时间写了大篇幅的专栏来深入分析这件事情。公众们越想越害怕,一个伊朗门丑闻的风口人物,掌管着两亿美元,监控者3亿美国人的隐私。过不了几个礼拜,你的一切就都被老大哥监控啦,这都是合法的。
那时候信息识别办公室刚刚成立了7个月,此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自打萨菲尔发布了专栏文章。广大记者纷纷跟进。深入剖析这个项目的文章能有280多篇。绝大多数是负面的。国会议员们坐不住了,他们让波因德克斯特来当场说明,这个项目到底是干什么的?花了多少钱,据说花了5.8亿美元,这是真的吗?你们是不是掩盖了真实的费用?波因德克斯特等等几个人去国会简直就像赴鸿门宴。面对50多个人的轮番质询,波因德克斯特显然是搂不住火儿。他气急败坏的甩出了一句:“我的项目轮不到你指手画脚”。这一下把国会的老爷们全得罪了。
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尔德下令,波因德克斯特给我闭嘴,不得接受任何记者的采访,也不能接受国会的质询。媒体当然不会的放过国防部长。毕竟现在已经是民怨沸腾。DARPA成了老大哥,波因德克斯特成了历史罪人。
记者问拉姆斯菲尔德,你知道这事儿吗?拉姆斯菲尔德哪能引火上身呢,他说波因德克斯特曾经向他汇报过。但是这个人就是随便聊聊,没有正式报告,他也听得稀里糊涂。你看,老狐狸就是老狐狸。不能说不知道,那是撒谎。不能说人家没汇报,这也是撒谎。他说对方跟他打哈哈,自己没听懂。自己也是没有辜的,都被人蒙蔽了。这家伙回答的这叫一个圆滑啊。记者还问你对波因德克斯特如何看呢?拉姆斯菲尔儿德说他跟波因德克斯特不熟,没什么印象。你看,这家伙倒是很善于撇清自己。不过作为国防部长,他还是安抚公众。国防部只是在研究这样的技术,才刚刚开始呢,并没有投入使用,也不会投入使用的。
国会撤销了资金,这场风波平息了,波因德克斯特回家去玩儿”老人与海“了,去切萨皮克湾捞螃蟹捞牡蛎去了。这是他第二次被踢出政府部门,两次都是灰头土脸的被踢出来。老头如今也已经83岁了,他的儿子是NASA的首席宇航员。但是在50岁的时候在佛罗里达玩儿水上摩托的时候出了事故,被另一辆摩托给撞了,最后医治没有效去世了。波因德克斯特可以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不过他仍然很活跃,2007年的时候他仍然在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打仗的美军官兵操心。要研究如何对付简易爆炸装置。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这不是靠技术能解决的。
DARPA的项目自然是不会放弃的,他们化整为零,把项目拆分,分散到各个安全机构去。从此变得不再那么明目张胆。但是这种安全监控项目的反对者总是不会少的,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此后10年,这个项目似乎被公众淡忘了,那时候,大家关注的是反恐战争。没想到,2013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再次撕开了美国情报安全机构的黑幕,把里面最见不得人的部分暴露在了大庭广众之下。
爱德华·斯诺登
2013年5月,一个年轻人向单位告了假,说要去香港治疗癫痫。5月20号,他飞到了香港,在自己居住的旅馆里,事先和他联系好的英国《卫报》的记者。把一大堆秘密文件塞给了记者。这个年轻人叫爱德华·斯诺登。他为什么选择香港呢?因为这是一个不受美国人管辖的地方。别的地方要么是美国的盟友,要么惧怕美国。但是,世界上总有几个不怕美国,美国也没办法的国家。香港是个信息汇聚之地,媒体也很发达,而且信息也很通畅。所以斯诺登选择香港作为落脚点。
斯诺登到底要干什么呢?出于什么目的呢?他倒是毫没有保留的对媒体全说了,他说自己愿意牺牲掉这一切(工作、收入和女朋友)(把真相告诉世人),是因为美国政府利用他们正在秘密建造的这一个庞大监视机器,摧毁隐私、互联网自由和世界各地人们的基本自由的行为,让他良心不安。这个项目就是所谓的棱镜计划。
他要效法1969年泄露五角大楼文件的艾尔斯伯格和2010年泄露美军内部资料的曼宁。曼宁把很多资料传给了维基解密网站。最著名的有2007年7月12日的巴格达空袭影片、2009年于阿富汗的格拉奈大屠杀影片、25万笔的美国外交电报和被称为伊拉克战争日志与阿富汗战争日志的50万笔陆军报告文件。此事件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泄密案。你想想看,斯诺登的偶像是这二位,作出泄密举动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几天以后,《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大标题宣布了这个消息,”棱镜门“丑闻就此爆发。斯诺登公布了一部分材料。这些材料是经过斯诺登筛选的,确保的确涉及到公共的信息保护。假如只涉及到国家安全,那么他就没有透露。这一下就把美国政府惹毛了,对他全球通缉。香港和美国之间是有引渡条约的。但是这不是香港能决定的事情,这毕竟涉及国家安全。后来,打了个时间差。在正式引渡申请发过来之前的一刻,让斯诺登飞去了俄罗斯。
美国国家安全局是最大的信号情报收集机构
棱镜这个项目是美国最大的安全机构国家安全局下属的项目。也是当年DARPA全面信息认知计划的延续。国家安全局在美国情报系统里没有CIA和FBI出名。因为这个机构专门负责信号情报。什么叫信号情报呢?这还要国家安全局的起源说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三周,美国军方成立了一个专门破译敌军密码的部门,叫密码局。后来一战结束以后,密码局解散了,政府部门成立了一个专门破译电报密码的部门叫”黑室“,就是黑屋子的意思,你也可以翻译成暗室。看上去这个单位是个商业机构,其实真实的任务就是帮着国务院和军方破译各种外交或者军事方面的电报。后来在二战期间成立了信号情报服务部门。专门破译轴心国的电报密码。破译德军恩尼格码密码是和英国人合作搞的,海军破译日军密码,才导致了日军在中途岛惨败。这些都是依靠信号情报。
美国国家安全局就是在这些机构的基础上不断整合而来。如今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他们负责监听一切信号情报,如今现电话、互联网、传真和卫星通讯,许多都是经由大气,以没有线电方式传播,所以这些东西他们都是可以监听的。但是美国的法律是不允许监听美国公民的信息的,这是对美国公民权利的保护。不过,法律条文总是有办法被绕过去。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和国外的情报机构合作,大家交换情报嘛。假如英国情报机构有美国某个公民的资料,你觉得他们愿不愿意跟老大哥美国做个交换呢?据说美国的情报机构掌握了几百万美国人的私人信息。具体有多少,只有天知道了。
神秘的白盒子
因为国家安全局总是藏在幕后偷偷的监视大家,他们很少派出特工去执行抛头露面的任务。因此一直是不为人所知的。但是这个机构是个没有孔不入的组织。很多美国的驻外的外交机构楼顶上都有个神秘的白盒子,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有传说这就是监听没有线电信号的天线。我想这倒是有可能吧。
棱镜计划是离不开各大互联网公司协助的,据透露,微软(2007年)、雅虎(2008年)、Google(2009年)、Facebook(2009年)、YouTube(2010年)、美国在线(2011年)以及苹果公司(2012年)都不同程度的参与了这个项目。此外,Dropbox也被指控“即将加入”这项计划。当然DropBox是死活不会承认的。雅虎倒是承认了,但是第一个跳出来说都是NAS逼他们干的,假如不接受,那么就要受到一天25万美元的罚款。
这些科技公司对外发表的声明都是字斟句酌的。google和facebook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服务器上没给政府留后门。他们管我们要数据,假如是合法的公开的数据,我们也就给了。法律规定不能给的个人隐私,我们是一点都没给。苹果公司干脆说没听说过有这事儿。要想从苹果拿数据,必须有法庭的核准。微软也是差不多的意思,有法院的核准就行,没有就不行。
棱镜计划的收集到的情报级别并不低,经常会出现在给总统得名简报上。美国政府不可能说不知道。你想一推六二五,那是不行的。美国政府也不傻,为了反恐,国会通过了爱国者法案。因此人家也是有法律依据的,这东西就看怎么解释了。
斯诺登一直在俄罗斯,后来也就没有声没有息了。对公众来讲,热点新闻总是会过去的。大家也都知道,你根本没办法阻止政府去获取信息。普通人的愤怒根本是没有济于事的,最多让他们工作的更加隐蔽一点罢了。但是,DARPA在某些国家执行的获取信息的任务可是明目张胆进行的。而且大摇大摆毫不遮掩。美国再横,也不至于这么明目张胆吧。这两个地方是哪里呢?下回再说。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cai842612